“是誰最先發(fā)現(xiàn)了茶?”“‘茶馬古道’起源于哪個朝代?”“茶葉的故鄉(xiāng)在哪里?”5月30日,信陽市羊山新區(qū)三小分校的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聆聽著老師講述關于茶文化的故事,在幽幽茶香中走進、認識中國茶藝文化。這是他們最喜歡的茶文化課堂,授課的老師便是信陽的“新”茶人——楊靜。
楊靜的茶藝之路始于她的家鄉(xiāng)——浉河區(qū)浉河港鎮(zhèn),一個以茶聞名的地方。她的童年記憶里充滿了茶山的綠意和茶葉的芬芳以及長輩在茶山上忙碌的身影。
楊靜從小得到的學習獎狀不多,“采茶小能手”的獎狀卻成摞地堆著?!靶r候,放學了,都去茶山里采茶?!比碌轿逶拢遣枭缴献蠲β档募竟?jié)。學校會組織采茶,采得多,能得到“采茶小能手”的獎狀。
成為一名茶藝師對楊靜來說似乎是命中注定,更是她的自我選擇。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客人的提問讓在茶企工作了7年、已成為銷售經(jīng)理的她,引發(fā)了對信陽茶文化的深入思考。
“‘你能否給我講講信陽的茶文化嗎?’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子里除了五首關于茶的詩,其他所知甚少。”
楊靜覺得,賣茶不一定要去吆喝,真想把茶葉賣得好,得需要找不同的方法,讓消費者主動地感受到茶好。這構成她最初的信念——讓更多人愛上信陽茶。
她辭職后南下福建,在宋代點茶非遺傳承人章志峰那里把唐煎宋點明清泡,都學了一遍,視野和理解逐漸擴展。
“作為我們這一代,可以留下什么給后人呢?”為此,她整理和挖掘信陽的茶文化,整理創(chuàng)新,將歷史上信陽人喝茶的習俗與現(xiàn)代玻璃茶具結合,編創(chuàng)了一套現(xiàn)代茶藝——信陽毛尖玻璃杯茶藝,并提出了信陽茶藝的非遺立項的申請。2019年,這個想法得以落實,信陽茶藝成為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20年,楊靜也成為信陽茶藝唯一的一位非遺傳承人。
楊靜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從河南省茶藝大賽到全國茶藝職業(yè)技能競賽,楊靜的每一次登臺都是對自己技藝的挑戰(zhàn),也是對信陽茶文化的一次傳播。在她的工作室里,一排排整齊的茶具不僅是工具,更是傳遞文化的載體。她通過舉辦各種茶藝講座和展示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信陽茶,她的努力讓信陽茶文化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
“我的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學員如何泡一杯好茶,更是讓他們能夠領悟茶藝背后的文化和哲理。”楊靜說。
楊靜的貢獻不僅限于茶藝領域,她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擔任信陽市羊山新區(qū)三小分?!靶卵俊辈杷嚿鐖F茶藝老師的同時,配合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信陽市教體局每月開展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活動,并在城市書屋、社區(qū)等場所免費開展茶文化講座,普及信陽茶文化知識。同時,作為信陽市浉河區(qū)青年義工協(xié)會成員,她還免費開展“茶文化進校園”活動,每周二下午向信陽市浉河區(qū)東雙河小學三年級學生分享茶文化。
楊靜用自己的雙手,不僅泡出了一杯好茶,更泡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自信。她的每一步,都是信陽茶文化歷史長河中的堅實足跡。未來,她還將繼續(xù)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讓信陽茶的故事流傳得更遠、更久。
來源:大象新聞)記者 龔雪 通訊員 魏震 李一凡,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